珍爱生命,谨防溺水
2025-05-15 16:07:30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朱英杰 | 作者:杨琼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058


随着气温逐渐升高,水上活动成为许多人消暑的选择,但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。掌握防溺水知识、提升安全意识,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与保护。

危险水域的潜在威胁

自然水域看似平静,实则暗藏危机。河流、湖泊、水库等开放水域因水流湍急、水温变化、水下地形复杂等因素,极易导致溺水。尤其是未经开发的水域,可能存在暗流、淤泥或尖锐物体,盲目下水可能引发严重后果。

即使是熟悉的水域,也可能因天气突变或人为干扰变得危险。例如,暴雨后水位上涨会改变水域环境,而船只经过产生的波浪也可能影响游泳者平衡。因此,选择正规游泳场所并遵守安全警示,是规避风险的第一步。  

预防溺水的核心准则

严格遵守“六不”原则:不私自下水、不擅自结伴游泳、不在无监护情况下游泳、不到无安全设施水域游泳、不到陌生水域游泳、不盲目下水施救。这些准则从源头降低溺水概率,尤其需向儿童反复强调。

个人防护装备同样关键。穿戴合格救生衣、携带浮力装置,并避免在饱食或疲劳状态下游泳。家长应为孩子选择色彩鲜艳的泳装,便于紧急情况下快速识别位置。  


溺水自救的科学方法

若不幸溺水,保持冷静至关重要。立即屏住呼吸放松身体,利用肢体动作使口鼻浮出水面呼救。切勿挣扎消耗体力,可尝试仰面漂浮等待救援,同时观察周围是否有可抓取的漂浮物。

遭遇抽筋时,应单侧手臂划水维持平衡,另一只手将抽筋部位向反方向拉伸。例如小腿抽筋可抓住脚趾向膝盖方向扳动,同时调整呼吸节奏,缓慢向安全区域移动。

  


施救行为的正确原则

发现他人溺水,应遵循“呼、叫、伸、抛”四步法:首先高声呼救,拨打急救电话;利用竹竿、树枝等延伸物接触落水者;若距离较远,可抛掷救生圈或空塑料瓶等浮力物品,避免直接跳水施救。

未成年人必须牢记“智慧救援”。数据显示,多人溺水事故中超30%因盲目施救导致。可通过组成人链传递救援工具,或在岸上通过绳索固定身体后再实施援助。

  


监护责任的落实要点

家长需做到“四知”:知去向、知同伴、知内容、知归时。低龄儿童游泳时,监护人应保持一臂距离的全程看护,避免使用手机或从事其他分散注意力的活动。

生命只有一次,安全重于泰山。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,都要时刻绷紧防溺水这根弦。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提高安全意识,为保障孩子的平安健康成长而努力。

END

责编:朱英杰

一审:朱英杰

二审:廖一泓

三审:湛愿好

来源:平江县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